导语:近年来,药学院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本着人才强院的精神,学院在2021年以来新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及高层次人才。最近,学院对这些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做了一些访谈。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科学领域的专业背景虽各不相同,但追求学术的激情和作为青年教师的责任让他们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途中能够不忘初心,持续奋进。
科研这个领域是懵懵懂懂的就进来了,初衷只是觉得科研高大上。没想到进来后发现这么难。一开始总是笨手笨脚,实验失败十之八九,常常被同学开玩笑说真不适合搞科研,自信心颇受打击。以至于不得不逃离祖国,到南方以南的澳洲试试能否有所转机,不想一做又做了十多年,慢慢有些心得。这几年回国碰到以前的同学,看到我居然还在搞科研,都大吃一惊。最不适合搞科研的居然成了唯一一个坚持做这行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能够有机会不断的学习借鉴先进的思想,成长永远在路上。
我的背景是血管相关的药物研发。血管是整个身体的交通系统,仅仅在大脑,就有接近650公里长的血管。因此血管出现变异将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我主攻的方向是血管完整性在肿瘤血管免疫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这两年在药物递送系统也有所涉及。在药学院我希望结合血管和药物递送系统方面的经验,在血管完整性缺失相关疾病(肿瘤,脑神经疾病)的精准治疗方面做一些工作。
我属于比较安静的人,若有空闲的话,希望能到大自然欣赏美丽的风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思想对我影响比较深刻。科研是需要投入较大时间和精力的工作,特别是想做好的科研。知识浩如烟海,山外有山。我希望能够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但是感觉做的并不好,希望能向平衡的好的同学和同事学习。
科研的困难可以说是常态。因为你总是在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科研的初衷。
一路走来,我和许多性格和思维各异的科研工作者合作共处过。应该说,他们每个人在我身上都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有的时候未必是接触多的给的影响大。我博士的一个副导师是一个老资格的科学家,平时并不直接指导我的具体研究。但是跟他汇报工作往往能收到很大的启迪。比如做了一大堆的数据,自我感觉良好的跟他讲进展。他有时冷不丁的问你一句: what is your hypothesis? 或者why are you doing this? 一下子问的你哑口无言。因为做科研很容易钻进细枝末节之中,忘记了实验的初衷是什么,失去了重点。这让我深切的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把握好方向,否则事倍功半。
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比如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 还有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去繁就简,注重细节,把握关键,这可能就是科研带给我的最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