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近年来,药学院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本着人才强院的精神,新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学院对这些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做了一些访谈。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科学领域的专业背景虽各不相同,但追求学术的激情和作为青年教师的责任让他们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途中能够不忘初心,持续奋进。

中学时期,我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尚显模糊。由于平时难以接触到实验仪器和设备,当时主要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充满神奇之处——比如澄清的溶液混合后变得浑浊并产生固体沉淀,或是某些物质相遇后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变化。这些现象究竟如何产生,一直深深吸引着我,那时我便决定总有一天要彻底弄清背后的原理。同时,我也目睹了肿瘤为患者带来的痛苦甚至夺走生命,这让我萌生了一个愿望:将来一定要研发出能够彻底消灭肿瘤的药物,帮助人们摆脱这种疾病所带来的苦难。进入大学之后,随着更深入的知识学习和实际仪器设备的接触,我对曾经在课本中读到的内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在药学领域持续深耕的信念:渴望不断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希望能够为新药的研发出一份力,为减轻患者的病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究期间我的研究方向是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来到药学院我还是希望能在此方向上继续探索。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是一种新兴极具前景的治疗方式,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药物开发方面还未有批准上市分子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我期待能够开发出成药性好的能够进入临床候选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分子或制剂。
在工作之余我会去操场跑步,踢足球或打篮球。出汗以后能够缓解工作的疲劳,为身体注入能量,让我总能快速恢复到精力充沛的最佳状态。
在我硕士阶段,科研生活过得最为充实,同时也是挑战最多的时期。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导师让我合成一个结构新颖的分子,在推进至最后一步时,反应却始终无法顺利进行。尽管尝试了多种方法,问题依然未能解决。如果此时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于是我决定暂缓实验操作,转而深入剖析该反应机理,力图找出反应无法进行的根本原因。最终发现,该反应对水分极其敏感,微量水就会导致反应失败。随后,我对反应溶剂进行了严格的无水处理,并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最终成功完成了最后一步反应。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之路遇到困难时,不妨先停下来,深入探寻问题背后的本质,找准原因再重新出发,往往能够迎来转机。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人是我硕博阶段的导师。他们不仅具备卓越的学术造诣,更是始终以身作则,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尤其硕士阶段的导师对待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待自己更是极为自律——每天最早来到实验室和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正是在他严谨的教导下,我在研究生期间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并形成了系统的科研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