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我院在二楼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组织集中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学院党委委员、科级干部、各党支部书记、各教研室及实验室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梁刚主持。
会上,梁刚领学《习·近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并组织与会人员研讨。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庞晓斌等围绕弘扬抗战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学院建设发展等内容进行研讨交流。随后,全体人员集中收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2025级全体本科生新生在学院二楼报告厅集中收看,其余师生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同步收听收看了阅兵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为了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学院党委倡议全体师生及时撰写观后感,紧密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感受与思考,结合大会中的重要讲话、阅兵仪式、历史回顾等内容,阐述自己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对抗战精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等。
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受阅队伍迈着铿锵步伐踏过广场,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荣光在眼前交织,令人心潮澎湃。
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我再次回望那段浴血岁月,“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抗争史震撼人心——从平型关大捷的破局到百团大战的怒吼,从根据地军民的坚守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协作,中国人民以3500万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换来了民族独立的曙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抗战胜利不是偶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勇气凝结成的精神丰碑。
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传承抗战精神无需豪言壮语。在实验室里攻克科研难题,是对“百折不挠”的践行;在学习中深耕专业知识,是对“自强不息”的延续;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是对“团结一心”的传承。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先辈精神为炬,在强国征程上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路。
观今日之纪念盛典,看三军肃列,铁甲生辉,恍然间仿佛见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与今日和平景象重叠交错,顿生无限感慨。
抗战历史,是一部民族苦难与抗争的史诗。看方阵经过时观礼老兵颤抖的敬礼,他们沟壑纵横的脸上凝固的是不可磨开的历史,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真正含义。抗战精神,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无数生命用热血书写、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在装备、物资匮乏的困境中,坚持十四年之久,最终赢得胜利的辉煌篇章!
今人立于先辈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享受和平阳光,又当如何自处?我常思之,抗战精神非仅存于危亡之际,更应融于和平年代的日常之中:
在工作中,当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昔日先辈以身躯筑长城,今我辈则以专业能力筑国家发展之基。在生活中,当常怀感恩,珍惜当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因为这“不易”与“维艰”,包含先辈以生命换和平的巨大牺牲!所以我们当减少怨怼,多存感念,脚踏实地生活。在处世中,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战争年代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严酷宁死不屈,今和平年代面对新的诱惑考验,需保持气节,不为小利失大义,亦是对抗战精神之传承。
看如今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国富民康,先辈们梦想的盛世,已然到来。而抗战精神也将如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愿我们都能在平凡岗位上尽忠职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气节,将个人之力汇入时代洪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征程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这是一次为铭记历史而举行的阅兵,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而举行的阅兵,展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与意志。国虽大,忘战必危,看阅兵,既感受咱们国家军队的力量,是一件挺自豪的事情,又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
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轿车上开始检阅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当徒步方阵在鲜艳的八一军旗引领下迈着整齐步伐走来的时候;当机械化方队向天安门广场开了过来的时候;当空军战机在天空翱翔飞过的时候;自豪与骄傲便油然而生。
国家在强盛!民族在复兴!这一刻,深深感到,我们是历史的见证人,更是历史的缔造者!中国梦圆,正在起航!
作为学生代表收看大会,心潮澎湃,深受教育。八十载岁月沧桑,未能磨灭历史的记忆。这场庄严的大会,不仅是对先烈英灵的深切告慰,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崇高礼赞。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伟大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拯救了中华民族于危亡之际,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从这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要自觉传承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无愧于时代的智慧和力量。
80年来,人民高举着党的旗帜,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战胜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建立不朽的功勋。充分肯定我们的人民不愧是听党指挥的英雄,不愧是忠心报国的英雄不愧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差距的英雄。也提出了对全军将士们的希冀: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头;坚定不移的坚持战斗力原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坚定不移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全面提高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并且坚信,我们的英雄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能力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回望:从1945年的胜利出发,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不断迈进,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以庄严仪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在阅兵仪式中无人潜艇、无人装甲车等新型装备的亮相,彰显我国在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上的坚实步伐,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显著成效。
面向未来,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我们将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提升国家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全体中华儿女将继续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今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空的阳光格外明亮,照耀着行进中的每一个方阵。我坐在屏幕前,目睹这场展现国家力量的盛大仪式,心中涌起的不仅是自豪,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军人们的步伐铿锵有力,每一个脚步声都像是国家心跳的节奏。他们目光如炬,身姿挺拔,那整齐划一的动作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当我看到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庞,忽然意识到,这场阅兵不仅仅是武器的展示,更是意志的彰显。每一个军人都是一个誓言,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装备方阵缓缓驶过,新型武器装备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这些国之重器不仅展示了我国军工的科技进步,更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我们热爱和平,但也有能力捍卫和平。这种“止戈为武”的智慧,深植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最打动我的不是武器的先进,而是那些军人眼中无可动摇的信念。他们大多与我年纪相仿,却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将青春献给国防,将生命融入国家安全的屏障。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仪式结束,画面定格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上。那鲜艳的红色,仿佛无数先烈的热血,也仿佛我们每个人心中滚烫的爱国之情。这场阅兵让我深刻理解:强国必先强军,强军才能国安。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观看阅兵,我心潮澎湃,深感自豪。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步伐,展现出人民军队的飒爽英姿与钢铁意志。先进精良的装备方队,各类高科技武器依次亮相,彰显着我国国防实力的日益强大,那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实保障。空中梯队展翅翱翔,战鹰列列,划出一道道绚丽轨迹,仿佛在天空书写着中国的壮志豪情。
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民族的凝聚力。往昔苦难岁月,先辈们浴血奋战;今朝盛世华章,我们尽享和平与繁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定当以阅兵中的军人风采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内心澎湃难平。当整齐划一的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新型主战坦克、东风60等国产装备以排山倒海之势亮相,我深切感受到国家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磅礴气势。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庄重回应,更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80年前,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防线,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80年后,我们以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昂扬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从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应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的动力,立足自身身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激昂的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心也随之澎湃不已。阅兵仪式上,一列列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他们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仿佛在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尊严与荣耀。
装备方队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展现出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实力。那一辆辆战车、一枚枚导弹,犹如钢铁巨阵,彰显着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空中梯队展翅翱翔,战鹰轰鸣,在空中留下一道道绚丽的轨迹,仿佛是在为祖国的蓝天绘上最美的蓝图。
观看这次阅兵,我深感自豪与振奋。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看到了人民军队的英勇无畏,也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正在越走越宽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一抹中国红在未来更加鲜艳夺目。
2025年9月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内心感慨万千。
当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被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和坚定信念所震撼。他们身上展现出的纪律性和使命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而那些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更是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实力。
这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历史的回顾与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以此次阅兵为契机,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4年浴血奋战中,中国人民付出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终于赢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纪念阅兵上,人民军队方阵步伐整齐、身姿挺拔,尽显中国军队的强大与威严。我看到战旗方队中的杨靖宇支队,传承先烈以草根为食仍与敌人周旋的坚强意志,以行动守护和平。
硝烟虽已远去,但历史记忆永不褪色。我们需铭记历史、汲取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应肩负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让和平阳光永远普照大地。
我是24级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侯淞曦。今天,有幸观看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当三军仪仗队护卫五星红旗迈着整齐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场阅兵不仅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军事成就,更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看着战车行进、战机翱翔,我仿佛看到八十年前革命先烈为保卫国土浴血奋战的身影。当今中国展示的国防力量,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珍爱和平,也有能力捍卫和平。
作为大学生,我从中感受到了历史责任。我们应当学习抗战先烈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必须代代相传。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当徒步方队步伐铿锵、装备方队铁流滚滚,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荣光。抗战老兵方阵中,老战士们虽面容沧桑,眼神却坚定如初,他们是民族脊梁,用鲜血铸就和平。如今,现代化装备彰显国威,更昭示着中国捍卫和平的实力。作为大学生党员,我深知责任重大。我们要传承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以学识为剑,以行动为盾,在新时代征程中,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让历史的荣光在我们手中熠熠生辉。
八十载,今日中国生机勃勃,但历史从未被遗忘。这一次大会,是深切的缅怀,是庄严的铭记,更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铮铮誓言。
八十年前,正义最终战胜侵略,光明彻底穿透黑暗,进步的力量碾碎了反动的枷锁。今日我们隆重纪念,是为了刻骨铭心地铭记历史,以醒示后人。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从惨痛的教训中深感和平与发展之珍贵,让历史的警钟长鸣不绝,防止悲剧重演。
今日我们肃然缅怀,是为了致敬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杨靖宇、赵尚志、左权、等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以铮铮铁骨支撑起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牺牲,如同黑暗中的火炬,照亮了一个民族重生的道路;今日我们格外想念,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永恒动力。
今日我们铭记,是为了从伟大胜利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那场伟大战争所淬炼出的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我们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内生动力。
回望烽火岁月,伟大抗战精神永放光芒;展望美好未来,和平发展决心坚如磐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向世界庄严宣誓: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更将坚定不移地守护和平。我们用行动谱写大国担当,我们是派出维和部队成员最多的国家,阅兵式中展示的国产化的新型装备更是表明,我们不仅是和平的坚定倡导者,更是有能力、有决心维护世界和平的负责任力量。因为一个从历史苦难中走来的民族,更加懂得和平的分量;一个在复兴道路上奋进的国家,更有力量为世界注入稳定与繁荣的信心。
回首过去,烽火连天的岁月已然远去;展望未来,民族复兴的征程波澜壮阔。让我们从八十年前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与勇气,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更加团结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向前,共同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华章。
(审稿人: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