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快报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快报 >> 正文
产学研结合入佳境
2006年05月20日 10:16 作者:尚杰,时瑞刚,乔地 返回列表

  百年沧桑的河南大学,从科研课题横向合作突破,走出产、学、研结合新道路。主管科研的副校长王发曾说:“河南大学把发展科研的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来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

  “财神教授”

  4月14日,当河南大学药学院许启泰教授又一次来到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南召县时,再次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欢迎。虽然他和他的同事们5年来已经来过不下60次,可每一次政府官员和百姓都会用最周到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财神”的感激。

  地处豫西南的南召县3面环山,是辛夷的重要产地。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辛夷的种植生产长期处在自发、散乱状态,产量小;销售完全是药贩走乡串户收购,要价低、农民卖药难,收益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河南大学药学院开始与南召县合作。在辛夷种植方面,派出专家制定质量标准,建立标准化体系,从38个品种中筛选出2个优良品种,大力推广,使辛夷产量大增;在深加工方面,扶持建立了龙头企业,把生产绿色道地中药材辛夷及辛夷挥发油、玉兰含片等辛夷系列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产品远销香港、台湾地区及东南亚一带。

  经过河南大学药学院10余年来坚持不懈的技术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努力,辛夷已经成为南召县的一张“名片”。种植面积由8万亩提高到40万亩,年产量由2000吨攀升到1.25万吨;辛夷价格由每公斤6元提高到12元;辛夷种植户平均年收入增长2000元。种植辛夷成为了南召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而河南大学的教授们也被农民称为“财神教授”。

  升级“核心”

  坐落于济源市的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05年依托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建立起来的。

  工程中心主任、河南大学教授张治军介绍,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2005年11月9日建成以来,已通过鉴定成果5项,其中4项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仅“可分散性二氧化硅系列产品”一项的投产,就给工程中心带来了300万元专利使用费和济源市一家企业20%%的股份。

  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河南大学特种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搭建了一个转化平台。一方面,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送到工程中心,完成试生产和工业转化;另一方面,工程中心从工业转化中获取的资金再返回实验室,促进科研进一步发展,实现科研和产业的良好循环。

  济源市更是把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看作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作为一个以钢铁、烧碱、棉纱、化肥、电解铅等传统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城市,济源市希望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更多高新技术在本地实现转化,实现城市的产业升级。在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用地、资金、政策方面,济源市都给予了最大优惠。

  累累硕果

  产学研结合的例子,在河南大学远不止两个。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成功地解决了石油开采中“三次采油增注”问题,被胜利、中原、克拉玛依等多个油田所采用,研发的特种纳米结构薄膜在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应用;植物逆境实验室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完成了稳定的豫麦18×节节麦细胞质异质系的转育,培育出了新的小麦品种;化学化工学院董学芝教授研发的“造纸黑液回收中直接生产沉淀碳酸钙”的新技术在武汉晨鸣纸业集团进行工业生产,每年新增效益2000多万元……

  用教学带动科研发展,用科研成果转化解决科研资金困难。河南大学坚持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行并进的道路,积极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以科研课题横向合作为突破点,大力开展校县(市)合作、校企合作,借助社会力量来弥补学校科研资源的不足,加快科研进程,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研究平台建设上,河南大学重点建设的“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和“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都已经成为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在润滑材料、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和植物抗逆功能基因组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初,还一次性启动了50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一年内将为每个研究所提供不少于3万元运转经费和全部不少于400万元的项目建设经费,促进基础科研平台的搭建。

  在研究基地建设方面,河南大学一年上一个台阶。2003年,获准建立河南省纳米技术工程中心,成为全省唯一设在高校的工程中心;2004年,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考察和论证,成为河南省首个人文社科基地。年初以来,“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区域模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相继在河南大学启动建设。

  科技进步又反过来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的发展。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基础研究所的发展壮大,不仅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学者加盟,又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的发展。在2005年的学位点建设中,河南大学一举获得5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点,获得了历史性突破。在教学改革上,河南大学从2005年在河南省首次开设文、理试验班,目的之一就是培养、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